编者按
疫情无情人有情,危难时刻显担当。当前,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生态环保铁军义不容辞投入到疫情阻击战中。他们坚定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,用坚守诠释着初心和使命,尽显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的铁军风采。下面,让我们一起走近——战“疫”中的环保人。
每天330多公里的路程,他们需要穿起黄色的防护服、戴好护目镜和橡胶手套,全副武装奔波在医疗机构、隔离点间,收集着一桶又一桶的疫情医疗废物……
他们是工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医疗废物处置最前沿的转运员、押运员、消毒员。
医废转运车在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转运医疗废物
2月18日凌晨4时30分,夜色深沉。医废处置转运员袁建兵已经起床,简单洗漱后,他吃了几口馍馍,喝了口水,便扛起放着隔离服、护目镜、橡胶手套等一次性防护用品的箱子,走出了宿舍。4时50分,袁建兵与拿着同样装备的医废处置押运员张国发、消毒员南世义和卢保平汇集,一起走向停放医废转运车和消毒车的车间。
穿起防护服,戴好护目镜、手套、脚套,从此刻起的十几个小时里,他们不能吃不能喝。
全副武装后,袁建兵和张国发开始熟练地将48个用于收集医疗废物的空桶转移到转运车上,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。南世义和卢保平也将消毒车上所需要的消毒液桶灌装好。
“出发!”5时05分,一辆医废转运车和一辆消毒车同时出发了。
全副武装的医疗废物转运员、押运员和消毒员
“我们4个人是搭档,消毒车要在医废转运车收集医废的环节中,对医废转运车进行即时消毒,防止二次污染。”今年46岁的袁建兵是名退伍军人,2016年他到宁夏德坤环保科技实业公司做了一名医废转运员。
疫情发生后,在公司的安排下,袁建兵、张国发、南世义和卢保平组成了疫情医废“火线”转运小组。“火线”转运小组每天凌晨5时左右出发,负责转运疫情确诊病例、疑似病例产生的医疗废物以及隔离区居民的生活垃圾。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和延长一次性防护服使用的时间,袁建兵、张国发等4人从凌晨穿上防护服后,一直到转运任务结束、完成车辆和个人消毒后,他们才能吃口热乎饭。“我们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脱下后全部都要扔进焚烧炉,然后再到消毒房里坐半个小时,才能完成个人消毒。”袁建兵说。
医废转运工作现场
今年53岁的南世义负责保障医废转运车辆消毒工作,每到一个医废暂存点,他必须先下车,背负着20多公斤重的消毒桶,对车辆和所转运的医废收集桶消毒;当离开时,再对转运车的车体进行再次整体消毒,并对收集桶在地上挪移过的地面区域全部喷洒消毒。一切结束后,再赶往下一个暂存点。而袁建兵、张国发、卢保平的一项重体力活,就是上下搬移平均每个都在20多公斤重的医废收集桶,十几个小时下来,不透气的防护服里的衣服都湿透了,甚至靴子里也会积下大量汗水。
1月23日至今,袁建兵、南世义等4人没有回过一天家。“家里人都知道我们的工作性质,他们也担心我们,但咱干的就是这份工作,把活干专业、干仔细了,咱就不怕!”袁建兵说。
在自治区疫情医疗废物转运、处置最前沿,还有更多的袁建兵们在坚守,他们不怕辛苦,只为保障疫情医废得到100%安全处置。
来源:宁夏生态环境、宁夏日报 记者:李锦